应教授眼睛放光,也压低声音回他:“清大化学系的,你说呢!”
赵振国追问:“您认识?”
应教授摇了摇头,“我不认识他,但我认识他导师那是化学界的泰斗。”
导师?艹!这姓刘的老师还是研究生?
赵振国心中大为震惊,他怎么也没想到,眼前这位主动找上门来的刘老师,竟然是清大化学系的专家。
可这种人物,怎么会在一个高中当化学老师?
看来这个刘老师背后也有故事,搞不好还是被他导师给牵连这种。
他赶忙站起身来,对着刘有福深深地鞠了一躬,满脸歉意地说道:
“刘老师,真是对不住啊,之前我还对您有所怀疑,实在是没想到您有如此深厚的学术背景。您能来帮我们,是我们厂的福气啊!”
刘有福怎么能看不出赵振国对自己的试探,但这人能这么坦坦荡荡地道歉,着实是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刘有福连忙站起身来,扶住赵振国,笑着说:
“别这么客气,我就是觉得在你这厂子里干,可能比较舒服。咱们现在赶紧把方案完善完善,争取早日把这个项目拿下。”
应教授在一旁也附和道:“对对对,刘老师说得对。咱们赶紧回实验室,把刚才没说完的方案继续讨论下去。”
三人一同走出办公室,朝着临时实验室快步走去。
一路上,赵振国心中感慨万千,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小的误会,没想到却意外地迎来了一位科研大咖。
回到实验室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,刘有福继续阐述自己的方案。
他条理清晰,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每一个细节,不时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,将复杂的化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。
在刘有福的指导下,窖泥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。
原本那些困扰大家已久的难题,一个一个地被攻克。
整个团队士气大振,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,仿佛看到了项目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。
——
老杨就像照顾宝贝一样,时刻关注着坛子的温度和窖泥的情况。
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看看培养皿里的窖泥有没有什么变化。
到了第五天,老杨像往常一样,轻轻揭开培养皿,眼睛瞬间瞪大了,兴奋地大喊起来:“有变化了!有变化了!这窖泥好像没那么酸味儿重了!”
刘有福一听,赶紧凑了过来,仔细一瞧,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神情:“还真是,这颜色好像也有点不一样了,比之前鲜亮了点。”
他仔细看了看窖泥,又用专业工具检测了一下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
“不错不错,看来咱们的办法起作用了。这窖泥里的微生物已经开始慢慢恢复活性了,继续保持,过不了多久,估计就能恢复正常了。”
有了这种好消息,赵振国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。
此时他还不知道,这坛窖泥后来最终也没有恢复成原始检测报告上的数据,但是却成就了另外一样东西
也算是歪打正着了。
——
这是赵振国重生以来的第二个春节。s